「媽媽,我希望妳死掉!」


 


當妳聽到孩子這樣對妳咒罵的時候,妳會如何反應?
氣得發抖?抓起來毒打一頓?流下傷心的眼淚?或是對他長篇大論訓話?
前一陣子,我那不到四歲的兒子,有一天為了一件小事跟姊姊爭吵,我沒有如他的意責備姊姊,反而說他不對,於是他非常生氣的對我喊叫。我乍聽之下,楞住了,心想:「有這麼嚴重嗎?」
他見我沒反應,變本加厲的叫喊:「我希望妳跟姊姊通通都死掉!」
他喊了幾次,我也火大了,將他拎起,把門打開:「你希望我死掉,那在我死之前先把你趕出去!」
看我真的要關上門,兒子嚇的眼淚直流。我說:「你不可以說什麼死掉的這句話,太難聽了。換一句話。」我兒子還是很生氣,一邊哭一邊說:「我不跟妳好了啦!」
我說:「好吧!這一句我接受!」把他拉回門裡。兒子有一陣子不再敢咒我死掉。
發生這次小風波後不久,我參加了女兒國小的「志工媽媽課程」,學校請來 陳立容 老師上「兒童心裡發展」課程。總共五次,共十五小時的研習課程,我覺得獲益良多。
回過頭來再看這次衝突,我覺得想法有很大的不同。
在處理孩子情緒的時候,老師一直強調:「我們應該糾正孩子的行為,但是我們要同理孩子也有情緒,情緒本身並沒有錯。」
在一個不到四歲的孩子口中,「死」這件事,對他意義不大,因為他還不太懂得什麼是死亡。因此,他使用這句話,很可能是在什麼書裡或是電視上學來的。目的是,他要表達他的憤怒,因此他要激怒我。
因此,當第二次我再聽見這句話時,我便沒有火氣了,我試圖先「同理」他:「我知道你很生氣!」但不對他的話有所回應。等他的憤怒平息後,再告訴他,「死」是什麼意思,我們不應該講這樣的話,因為那不是我們真正希望的。
同樣的狀況,還有,兒子每次都會在我責備他或是制止他做什麼事情的時候,說:「哼!我就知道,你根本就不愛我!」
剛開始,我每次都會回答:「我很愛你,可是你現在還是不可以吃糖。」或是「我很愛你,可是你不應該打姊姊。」可是,這個小孩會很固執的不停重複:「沒有!你根本就不愛我!」搞到最後我就會很火大,氣得滿頭煙。
上完課之後,我試著照老師的意思,去找尋孩子語言背後隱藏的動機。在又一次兒子重複「妳不愛我」的控訴之後,我問他:「你真的希望媽媽不愛你嗎?」「還是你只是想要聽媽媽說『我愛你』?」兒子嘟著嘴不講話。
於是我姑且試之的對他說:「這樣好了,以後你想要聽媽媽說『我愛你』的時候,你不要說『你根本就不愛我!』你就直接問媽媽:『你愛不愛我?』好不好?來,你說一遍給我聽!」兒子依言說了一遍,我立刻抱住他說:「媽媽愛你!我超愛你的!」
後來,每次他又說:「哼!你根本就不愛我!」時,我就提醒他:「ㄟ,該怎麼說才對?」我很驚訝的發現,接連幾次之後,兒子真的改過來了!他現在每次被我責罵時,會突然說:「媽媽,你愛不愛我?」而我每次都給予擁抱、親吻,一再保證我雖然不喜歡他的行為,但依然愛他。
我覺得,這個改變對我兒子是有效的。相較於老大的粗枝大葉,兒子屬於纖細敏感的孩子,因此,他額外需要更多愛的保證。在很多肉麻的「我愛你」之後,他以「叛逆」或是「反話」來表達正面需求的次數,漸漸變少了。
一個簡單的同理,其實不難,但效果真的很不錯。
女兒有一次在自然課的分組時,想要跟某個同學一組,可是被拒絕了。她很傷心的大哭起來。當下,我抑制住去排解的衝動,只是摟住她說:「哇!被人家拒絕,真的很令人傷心。哭一下吧!」她哭了一陣,停止了。回家後,我問她:「你覺得他為什麼不想跟妳一組?」她回答我:「我想他可能想跟別人一組吧!」
第二次遇到她的好友晴晴莫名其妙的不理她、兇她時,我決定用同樣的方式:「妳現在好難過喔!嗯!晴晴這樣,真的讓妳很傷心。」我順便也說了一同學不理我的故事給她聽,只是讓她知道我也曾經遇到過。女兒果然平靜下來。我們選了一本書,以說故事平緩她憤怒的情緒。
這兩次的狀況,其實我並沒有替她解決糾紛,只是藉著同理她的情緒,然後找一個舒緩的方式結束。雖然糾紛還在,但是,她的情緒卻抒解了。我覺得效果很不錯。
因為在我心裡,我知道,媽媽不可能永遠在妳身邊替妳處理糾紛,或是為妳解決危機,當妳的超人。但是當妳生氣、憤怒、或是傷心時,媽媽希望妳知道,妳有辦法可以解決,可以面對,可以健康的讓自己恢復過來。
為人父母,我們很習慣說:「不要哭!」「這又有什麼好生氣的?」或是「不准跺腳!」「不許發脾氣!」事實上,我們應該自我練習,容許孩子也有情緒。這是十五小時課程下來,我最大的收穫。


以上內容感謝 夢舟兒 e.mail轉寄提供,由 夢筠 整理編輯分享!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urple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